鲁迅先生赞叹说:“孩子是可以敬佩的,他们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东西……想到昆虫的语言,他想飞上太空,他要钻入蚁穴。”孩子们确实具有丰富的想象力!可是令人遗憾的是随着受教育时间的增长,孩子们的想象力却黯然无光了。新《语文课程标准》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:“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,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”。因此语文教师应做一位慧眼识金的矿工,去开采想象;应做一位法力无边的魔法师,去升华想象。

一、抓住契机,激活想象

授课中,教师应观察学生的动态,抓住教材特点,紧扣课堂脉搏,随机应变,及时稳妥地抓住契机,使学生的想象飞翔起来。如研读《卧看牵牛织女星》开头一段有关织女星的西洋传说时,我发现学生很是惊异:外国关于织女星的传说居然是这样的!但课文只是概括介绍。于是我灵光一闪,添枝加叶地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:奥弗士外貌突出的特征是什么?弹琴时的动作、神情怎样?动物听琴各有什么不同表现?听了这些课本上毫无介绍的问题,学生们的兴趣一下子来了,纷纷举手发言,想象奇特又迥异,教室里不断爆发出掌声和笑声。

二、“篡改”妙句,催化想象

对于作品中绝妙的用词,教师可大胆“篡改”,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对比、想象、品味。如我把《社戏》里“那航船,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”中的“蹿”故意改成“游”,让学生通过动作想象航船的动态,大家马上悟出“蹿”好:“蹿”写出了船的活蹦乱跳,衬托了孩子们无比快活的心情,也表现了孩子们驾船技术高,船速快。此外,还可采用添词、漏词、删词、删句等形式。总之,力求新颖、活泼。

三、 新旧结合,沟通想象

想象来源于生活,来源于观察。如品味《在声音的世界里》中的“小雨声使我感觉温柔、静穆、和平,而又缠绵、弥漫、无尽”这句话时,又学生质疑:作者听小雨声怎么会产生这么多感受呢?于是我和大家一起背诵《春》中的“春雨图”,根据“像牛毛,像花针,像细丝……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”和“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”这几句话,大家便品出了前三者;又给学生投入地朗诵了戴望舒的《雨巷》,通过想象“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”的“哀怨”、“忧伤”、“彷徨”,并联系雨季中的一些梦想,便品出了后三者。由此鼓励学生多积累,储存能量;多观察,储备表象。

四、 欣赏音乐,激发想象

音乐时最富感染力的。一位作曲家说:“什么是真正的音乐?音乐是人类爱和智慧的升华,是人类对理想的憧憬和呼唤。”教学中运用音乐来激发学生无穷无尽、多姿多彩的想象,使之有声、有色、有形、有情。如教《安塞腰鼓》时我请学生听贝多芬的《命运》,请学生运用《安塞腰鼓》中的写法尽情想象,恣情描写。结果学生从铿锵多变的旋律中听出了生命不屈不挠、不可阻挡的磅礴力量,与歌颂生命和力量的《安塞腰鼓》互相呼应,共唱生命 颂歌,给人以莫大的震撼和鼓舞。

五、 创设情景,发挥想象

陈设一定的氛围,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,激发学生的神思,从而使他们很自然地理解领悟知识。如《公输》中的人物性格鲜明又复杂,对于“公输盘”学生又有所闻:木匠之鼻祖,有巧夺天工之术。而在这篇文章里他却是个傲慢、虚伪、阴险、为虎作伥的帮凶,与为和平挺身而出、智勇双全的墨子形成了鲜明的对立。于是,在课堂上我避开了人物性格的分析,让学生反复诵读,并自愿组成剧组来演这场戏。学生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,改编台词,化妆表演,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人物性格。

六、 捕捉灵感,拓展想象

俗话说:“鼓瑟不难,难于调弦;作文不难,难于炼句。”教师平时要鼓励学生看经典作品和时尚文学,使他们能从中捕捉到闪光的语言,积累、积淀美文,培养语感,从而激发灵感,写出属于他们自己的创意之作。

想象是活化知识的酶,能使语文课堂青春焕发,活力永存,充满创新的动人旋律。语文教师应永远有一颗年轻、快乐、富有想象力的心,让想象在语文课堂上潇洒地飞扬起来。